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

波德申培训营小册子和名片别针设计

2010年8月21-22日,学会培训营往波德申海边出发!


之前的准备活动很多,却也一样都不能少。
小册子由我负责设计。Hmm,地点在波德申,册子封面当然以海洋为设计主题啦,只是要以怎样的形式展现就是问题所在。
找了很多关于海洋或海边的图案,最后选上两种:



最后因为后者比较丰富生动当选了,可它很多小东西制作起来就非常考验耐性与功夫咯。

除此以外,营员名片也需要准备。设计了两种款式,船形和鱼形的,分别让男生和女生佩戴。




也许是工太多,大家都累了,最后做出来的成品与我期望的有不小的落差,
但是设计的过程还是让我蛮享受的,如果时间不紧迫的话。^_^

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

煤山殉国,几许无奈

     因为皇兄--明熹宗临终前一席话:“吾弟当为尧舜。”,从此明朝千钧重担架上了崇祯帝朱由检肩上。当时的崇祯年仅十七,由于明熹宗没有皇子,故传位于崇祯。然而,崇祯接手的明皇朝已是到了满目疮痍,风雨飘摇的地步。


     崇祯虽然年纪小,但思想成稳,满怀壮志豪情,深知明朝已经弊端重重,却要力扶社稷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。即位后的崇祯马上对阉党进行分化和打击,例如他将太监魏忠贤消除出朝,其畏罪自尽后被百姓们分尸悬首示众。不但如此,崇祯为了解除内忧外患,启用了东林党人,希望能挽救行将灭亡的大明江山。国库空虚,为筹军饷以面对和抵抗频频战事,崇祯不惜变卖宫里的金器和木器,还公开向众臣子们征饷。一个皇帝,身着残破龙袍,多年来白天为国事而忙碌不堪,晚上却不得安眠,崇祯对此无怨无悔,只愿能一圆复兴大业。

     无可奈何,天命难违。尽管崇祯如何励精图治,就在他即位之后,战乱频生的大明又逢大旱灾不断,庄稼颗粒无收,人民纷纷饿死,甚至发生人食人的惨剧。再加上,官府对此也不给予救恤,依然催租逼税,以至人民走投无路,最后只得揭竿起义。倘若明朝廷能及时认清这个祸端,给予补救,应该不至于造就日后发展成数以几十万计的农民起义军,大量消耗国库,成为明皇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。

     崇祯自己生性多疑也是一个致命伤。袁崇焕乃大明多年老将,东北边境后金的侵略日益频繁下全赖他在奋力抵抗。但袁崇焕如何鞠躬尽瘁终究抵不过皇太极的一个反间计, 最后崇祯不分青红皂白将袁崇焕凌迟处死,边防从此更加危急。崇祯多疑的地步到了连自己的三个儿子都不信任了。北京眼看要失守了,崇祯理该让三个儿子暂避于南京,那么万一北京真的沦陷了,自己自尽后,作为陪都的南京也可以立即以太子为中心建立名正言顺的“救亡政府”。但崇祯并没有那么做,只因为害怕万一北京没有失守而儿子已在南京自立为帝了,最后会将自己架空。

     终于,残喘的明朝被李自成军队攻陷了北京城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昌平。崇祯这时才把三个儿子交予心腹太监们想办法逃走,寄望儿子们能有重振社稷的一天,但这些都为时已晚。至于皇后,妃子,公主们则被他一一杀死或赐死。其中长平公主拉着父亲的衣服哀求他放她一条生路,崇祯哭道:“你为何生在我家?”,话音刚落,挥剑将女儿的左臂砍断,长平公主当场昏死在血泊当中。


     《帝女芳魂》中的“国破与家亡,看落絮飘零现况,生关死劫历遍城门穷巷”似荡漾于耳畔……

     崇祯在太监王承恩等的陪同下,蓬头垢面登上煤山,上吊自杀。后来人们发现他尸体衣前有这么一段文字:“朕无面目见祖宗,自去冠冕,以发覆面,任贼分裂朕尸,勿伤百姓一人。”可悲可叹啊,崇祯作为末代皇帝,可前朝诸位亡国之君如夏桀,商纣,隋炀帝等都没资格与之相提并论,只能说,崇祯虽非亡国之君,却面临亡国之运。

     五天后,长平公主奇迹似的苏醒了,但她睁开眼看到的北京城已经是李自成大顺国的天下,不久后,清军引兵入关, 崭新的清皇朝开始了。明朝注定灭亡,倘若换成开国明君朱元璋或刘邦来顶替崇祯的位子也于事无补,难以力挽狂澜,毕竟国难与此,非一两天之腐败,终归一句:守业更比创业难啊!   ^_^

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

四方楚歌声

秦朝灭亡后,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天下,打了整四年的“楚汉之战”。最后,项羽仍敌不过刘邦,受困于垓下,夜间更闻四面楚歌,军心涣散,战马斯风,项羽以为楚地尽失,与宠妾虞姬怀幽恨相对,唱起悲壮的《垓下歌》:
     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
       骓不逝兮可奈何!虞兮虞兮奈若何?”


     嬴政苦心经营的秦皇朝之所以能够被推翻,西楚霸王项羽居功不小。但他的命运与明朝的闯王李自成一样,有推翻其数已尽的前王朝的能力,却偏偏没机会坐上龙椅。项羽军队本来的势力强大,起兵八年,打了七十多场仗都不曾输过。为何最后落得如斯下场,败给区区一个泗水亭亭长刘邦呢?

     一件事情的成败总有它一定的原因。肤浅地说,项羽之所以败北,是刘邦生性狡诈机智,是天让他成功登上皇位的。其实,项羽的失败,他自己要负很大的责任,亦不能完全责怪上天。项羽嫉贤妒能,刚愎自用,许多大将都选择离他而去投靠刘邦,像自幼熟读兵书并有雄才大略的韩信,如此人才就是因为在项羽那儿得不到重视才去投奔刘邦的。同时,连年战争也使项羽树敌太多,军队伤亡严重,势力很快衰弱下来。

     相反的,刘邦广纳贤才,唯才是用,许多有能之士如张良,萧何和郦食其等都前来助他一臂之力。刘邦霸业足以成功,这些人才的出现实是重要关键,如“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”,“四面楚歌”等军事伎俩,都出自于他们的主意。刘邦之前在关中与各位父老的约法三章,说:第一,杀人的要填命;第二,伤人的要判罪;第三,偷窃的要惩治。虽然刘邦此举果真同情人民的疾苦,我们不得而知,但却深得民心。


     虞姬含泪回唱《和垓下歌》:
     “汉兵已略地,四方楚歌声。
       大王意气尽,贱妾何聊生!”

歌罢,拔剑自刎,令项羽悲恸不已。隔天,项羽决定带领剩余的二十八骑豁出去来个最后一次突围。突围成功后的项羽来到乌江边,唯一有船的乌江亭长力劝项羽渡江后再做打算,但却被项羽以“无颜见江东父老”回绝了,毅然拔剑自刎……


     项羽乌江自刎,或许是为自己负责,给死去的虞姬与投奔他的千千万万将士们个交代,又或许是向天下百姓们谢罪。但无论如何,就算项羽听从乌江亭长的劝告渡江回江东,我想,项羽欲重振军队卷土重来跟项羽争回天下,也难是可能之事,更何况,项羽心已死……    


 ^_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