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

煤山殉国,几许无奈

     因为皇兄--明熹宗临终前一席话:“吾弟当为尧舜。”,从此明朝千钧重担架上了崇祯帝朱由检肩上。当时的崇祯年仅十七,由于明熹宗没有皇子,故传位于崇祯。然而,崇祯接手的明皇朝已是到了满目疮痍,风雨飘摇的地步。


     崇祯虽然年纪小,但思想成稳,满怀壮志豪情,深知明朝已经弊端重重,却要力扶社稷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。即位后的崇祯马上对阉党进行分化和打击,例如他将太监魏忠贤消除出朝,其畏罪自尽后被百姓们分尸悬首示众。不但如此,崇祯为了解除内忧外患,启用了东林党人,希望能挽救行将灭亡的大明江山。国库空虚,为筹军饷以面对和抵抗频频战事,崇祯不惜变卖宫里的金器和木器,还公开向众臣子们征饷。一个皇帝,身着残破龙袍,多年来白天为国事而忙碌不堪,晚上却不得安眠,崇祯对此无怨无悔,只愿能一圆复兴大业。

     无可奈何,天命难违。尽管崇祯如何励精图治,就在他即位之后,战乱频生的大明又逢大旱灾不断,庄稼颗粒无收,人民纷纷饿死,甚至发生人食人的惨剧。再加上,官府对此也不给予救恤,依然催租逼税,以至人民走投无路,最后只得揭竿起义。倘若明朝廷能及时认清这个祸端,给予补救,应该不至于造就日后发展成数以几十万计的农民起义军,大量消耗国库,成为明皇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。

     崇祯自己生性多疑也是一个致命伤。袁崇焕乃大明多年老将,东北边境后金的侵略日益频繁下全赖他在奋力抵抗。但袁崇焕如何鞠躬尽瘁终究抵不过皇太极的一个反间计, 最后崇祯不分青红皂白将袁崇焕凌迟处死,边防从此更加危急。崇祯多疑的地步到了连自己的三个儿子都不信任了。北京眼看要失守了,崇祯理该让三个儿子暂避于南京,那么万一北京真的沦陷了,自己自尽后,作为陪都的南京也可以立即以太子为中心建立名正言顺的“救亡政府”。但崇祯并没有那么做,只因为害怕万一北京没有失守而儿子已在南京自立为帝了,最后会将自己架空。

     终于,残喘的明朝被李自成军队攻陷了北京城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昌平。崇祯这时才把三个儿子交予心腹太监们想办法逃走,寄望儿子们能有重振社稷的一天,但这些都为时已晚。至于皇后,妃子,公主们则被他一一杀死或赐死。其中长平公主拉着父亲的衣服哀求他放她一条生路,崇祯哭道:“你为何生在我家?”,话音刚落,挥剑将女儿的左臂砍断,长平公主当场昏死在血泊当中。


     《帝女芳魂》中的“国破与家亡,看落絮飘零现况,生关死劫历遍城门穷巷”似荡漾于耳畔……

     崇祯在太监王承恩等的陪同下,蓬头垢面登上煤山,上吊自杀。后来人们发现他尸体衣前有这么一段文字:“朕无面目见祖宗,自去冠冕,以发覆面,任贼分裂朕尸,勿伤百姓一人。”可悲可叹啊,崇祯作为末代皇帝,可前朝诸位亡国之君如夏桀,商纣,隋炀帝等都没资格与之相提并论,只能说,崇祯虽非亡国之君,却面临亡国之运。

     五天后,长平公主奇迹似的苏醒了,但她睁开眼看到的北京城已经是李自成大顺国的天下,不久后,清军引兵入关, 崭新的清皇朝开始了。明朝注定灭亡,倘若换成开国明君朱元璋或刘邦来顶替崇祯的位子也于事无补,难以力挽狂澜,毕竟国难与此,非一两天之腐败,终归一句:守业更比创业难啊!   ^_^